新闻中心/ News

您的当前位置: 博朗生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2017分子病理新进展研讨会成功举行

发布日期:2017-09-27    浏览次数:0次


背景

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的发展与进步,分子病理诊断的技术迭代和应用拓展正迎来新的阶段,分子技术给病理这个现代医学的基础学科不断带来勃勃生机与不竭动力。作为一项跨界融合的新兴技术,分子病理在疾病的诊断与分型、靶向治疗指导、治疗反应预测及预后判断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正在成为精准医疗的入口。


由北京协和医院主办的2017分子病理新进展研讨会暨分子病理新技术培训班于9月7日-9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学术活动的主题聚焦分子病理前沿,其内容包括专题讲座和分子病理新技术实验操作两部分。

 

在9月7日-8日,分子病理新技术实验部分首先在协和医院的病理科进行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病理工作者分组参加了NGS实验操作、数字PCR实验操作、循环肿瘤细胞CTC实验操作、全自动FISH实验操作以及实时定量PCR实验操作。


在完成实验操作的同时,协和医院的专家们又给大家进行了实验理论培训,内容涵盖了:BRAC基因检测及临床意义;cfDNA中检测T790M突变的关键问题;Her-2及ALK特殊类型FISH结果的判读;CTC分子验证的方法及临床意义;NGS检测FFPE标本的重点问题及解决方案;RNA分子的检测及潜在的临床价值。通过操作和理论的两个维度交流,与会的病理同行们充分沟通和理解了分子病理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需要不断夯实理论知识作为学术支撑。

 

专题讲座将由国内外著名病理学家和临床肿瘤学家就精准医学时代的分子病理学相关热点学术问题进行精彩的学术报告,主要涵盖肺癌、妇科肿瘤、消化系统肿瘤、肾脏肿瘤、软组织肿瘤等方面,如免疫治疗相关分子靶标、BRCA基因、DNA损伤修复基因,以及液体活检、人工智能及实验室认证和质量控制等。



01


北京医院肿瘤科的程刚教授为我们带来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精准治疗进展》讲座,程教授指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正从非选择性治疗进入选择性治疗,准确的分子病理检测是选择性临床治疗效果的保证,从一而终的病理检测到实时动态检测保证了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药物,组织和血液的互补性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标本不足的问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虽然还不能治愈,但选择性治疗已使部分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正越来越接近理想中的慢性疾病。



02


协和医院的杨佳欣教授是妇产科的专家,杨教授以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手术之争,传统病理分型和化疗,基因检测与靶向药物治疗,筛查与预防四个方面内容为主,带来了一场题为《上皮性卵巢癌治疗新进展-从妇科肿瘤医生角度理解精准病理》的精彩讲座。杨教授表示,希望肿瘤医生与病理医生多多交流合作,加强科室沟通,一起规范精准医学建设。



03


林国乐教授是协和医院外科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胃肠外科,尤其是结直肠肿瘤的临床与研究!在本次研讨会上,林教授以《结直肠癌精准医疗对分子病理的需求》为题,结合结直肠癌基础研究状况以及临床治疗实际情况,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



04


肿瘤免疫治疗是最近几年肿瘤治疗的热门话题,给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治疗方式和希望,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医学中心的Erik教授是肿瘤领域的病理诊断专家,Erik教授以《Pathology in immune-oncology: An evolving role in determiningpatient outcomes》为题,围绕肿瘤免疫,畅谈演变过程!



05


医学实验室认可是目前所有医院实验室较为关注的一个话题,对于实验室认可的法规流程,不少医师早已烂熟于心,但对于国内外医学实验室认可状况,部分医师还没有清晰的认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四处处长翟培军教授因此为与会医师详细介绍了医学实验室-国际标准化与认可的国内外现状,用真真切切的数据向大家说明医学实验室的认可现状!



06


PCR实验室技术是临床实验室的基础技术之一,其标准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一直被无数个实验室努力改善优化,为临床做出更准确的辅助诊断。北京医院的郭健教授指出,虽然国内PCR起步比国外稍晚,但投入大量精力人力后,快速发展,已取得长足的发展,并详细介绍了PCR实验室技术要求,用实实在在的干货满足现场医师!



07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其中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关注。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张波教授以《分子病理时代的人工智能》为题为大家详细讲解人工智能在分子病理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08


DNA损伤修复(repair of DNA damage)在多种酶的作用下,生物细胞内的DNA分子受到损伤以后恢复结构的现象。DNA损伤修复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基因突变的机制,衰老和癌变的原因,还可应用于环境致癌因子的检测。协和医院病理科的曾瑄教授因此给大家带来了讲座《DNA损伤修复与肿瘤精准医疗》,让大家从基础研究角度认识精准医疗。



09


Mit基因家族各成员在病理状态下会引起各自蛋白的表达从而参与肿瘤的形成,相关的肿瘤统称为Mit家族肿瘤。南京大学的饶秋教授从临床信息和形态特征,免疫组化,FISH,PCR,测序等病理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比对,详细的给我们介绍了《MiT家族肿瘤认识的演进及分子病理》,让大家受益匪浅!



10


临床需求促进分子病理的发展,在精准医疗大背景下,分子病理的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从单基因检测到多基因检测,以及现在提倡的全外显子/基因检测;检测样本种类的逐渐多样化;分子病理检测技术的百花齐放,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对分子病理的优化完善……分子病理的未来无法估量,协和医院病理科的梁智勇教授给所有医师们讲解了《分子病理的现状与思考》,带着大家一起思考分子病理的未来!



11


病理学的发展关乎每一位病理工作者的未来,西南医院的卞修武教授以《下一代诊断病理学》为题我们带来一场精彩的讲座。病理学发展与解剖学,光学显微技术生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技术的发展引领了组织病理学,定量病理学,数字病理学乃至智能病理学的发展。卞教授指出下一代病理会在精准医疗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而降低形态诊断风险,整合分子与影像,实现实时、原位、微创或无创诊断,做到大数据全球化,操作自动化与智能化是下一代诊断病理的基本要求;同时,卞教授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详细讲解下一代诊断病理的要求。通过宏观与微观结合,让与会医师饱食精神食粮!

 

纵观本次学术活动,主题鲜明,充分聚焦分子病理前沿,正如本次学术大会开幕时的VCR视频中所展示的近些年分子病理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刘彤华院士,卞修武教授,朱明华教授,丁彦青教授,步宏教授依次发言,表达了对分子病理的殷切期望:精准医学依赖精准诊断,分子病理是精准诊断最重要的部分,近年来,在老一辈病理工作者的努力下,分子病理平台,技术以及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未来,新老病理工作者会围绕病人,将分子病理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将病理精神传承开来——风雨兼程,共创辉煌!


病理柳叶刀

医学服务平台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